今日上海网(dongfangdushi.com)今日上海新闻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保证是立法保护。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立法显得格外重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坚实的法律政策保障是进行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了全面有法可依的历史时期。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形式非常丰富,保护工作涉及政府的许多行政管理部门,容易造成管理的交叉重叠,致使管理成本加大、效率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便明确规定各部门、地方的非遗保护工作责任。
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创造者、所有者、保护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这是实现非遗价值的现实需要、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非遗保护应当成为全民的共识、以及自觉行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
具有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们的指导能从理论上对这项文化工程进行全面论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理论学说,为非遗产的抢救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政策咨询,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案。
若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那么许多重要的非遗将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要全面实施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与物质保证。所以,国家应设立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基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逐年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1)开展普查,收集整理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普查工作是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主要是全面而忠实地采集作品和记述民俗,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面貌,为非遗保护规划、文化发展国策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依据。
(2)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首要目的是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与保护,逐步完善名录体系,最终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
(3)做好项目的评估鉴定工作,认定和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我国正在研究建立重要及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认定制度,即在普查的基础上,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价值,确立其中重点保护对象,同时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传承机制。
(4)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承担着保存、传习、展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专统文化教育、民间艺术教育、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最佳场所之一。
保护和传播文化最好的方式是与旅游经济和生态经济相结合,突出旅游文化营销,既能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又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持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保护,建立共管机制。
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除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保护机制;二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三要构建完善的遗产申报机制。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今日上海网官网www.dongfangdushi.com讯 更多资讯....
标签:都市报道 新闻晨报 综合新闻 今日上海网官方 上海新闻频道
本文由作者笔名:风从东方来 于 2024-05-09 19:18:10发表在今日上海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今日上海网本文链接: http://www.dongfangdushi.com/shanghai/2632.html
下一篇
网络爱情陷阱的表现